摘要:空白的利用是中国画本土的一大特色。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离开空白,任何一件作品就会失去神韵、意境和魅力。张玲玲认为“中国诗画对空白的完美经营可源于中国人最根本的 摘要:空白的利用是中国画本土的一大特色。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离开空白,任何一件作品就会失去神韵、意境和魅力。张玲玲认为“中国诗画对空白的完美经营可源于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,《易经》上说‘一阴一阳谓之道’中的“道”就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精神极致,是万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,也是我们无边无尽的心灵宇宙。庄子日“静而与阴通德,动而与阳同波。”这一阴一阳不仅揭示了事物的变化规律,而且是虚是的时空合一。中国画构图的空间感,也是凭借着这一阴一阳,即一虚一实的流动节奏来予以表达,这是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境界表达法。因此空白在构图中和物象是一种虚和实的形态关系。这是中国画对空白把握的关键。这种原始的宇宙观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之中并贯穿于中国艺术。钱钟书曾说:“诗中言之而来尽,欲吐复吞,有待引中才能圆足,所谓‘含不尽之意,见于言外’。此一事也。诗中未尝所言,剐取事物,凑泊以合,所谓‘言在此。意在于彼’,又一事也。前者顺诗利导,亦即蕴于言中,后者辅诗齐行,必须求之文外。含蓄此于行之于神,寄托则类形于影。”这种空白的造境作用,就是人们通常谈到的意境理论中的虚和实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