线:一是南方的地中海航线,把西西里岛和利凡特(Levant)的谷物运往法国南部地区和西班牙,价格比产地要贵一倍。而且这条航线并不稳固,因种种原因(气候、战乱、禁运等)时而 线:一是南方的地中海航线,把西西里岛和利凡特(Levant)的谷物运往法国南部地区和西班牙,价格比产地要贵一倍。而且这条航线并不稳固,因种种原因(气候、战乱、禁运等)时而中断。例如西西里在1575—1577年连续3年庄稼歉收,1591年又有一次更严重的饥荒。从1592年起,西西里几乎完全停止了粮食出口。在1589、1597、1600年,饥荒多次降临君士坦丁堡(今伊斯坦布尔),整个地中海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。二是北方的波罗的海航线,把东欧地区(波兰、匈牙利和俄国)的粮食(小麦)和菜牛西运尼德兰和英国。故有人说,“从易北河往东,沿波罗的海岸,出现了一条谷物输出的广大地带。这是一条主要的粮食供应线,波兰的格但斯克是东欧谷物西运的重要港口。波兰的领主把他们的谷物质“维斯杜拉河顺流而下,抵达格但斯克”。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,格但斯克的谷物稳步增长,“到17世纪中叶,每年经由但泽港出口的粮食数量,是1490—1492年年均装船量的6—10倍”,致使北欧的谷物价格较其他地区相对便宜。南部地中海区域的谷物不足,须从北方得到补充,价格则不断攀高。所以价格革命南北形势不同,南部甚于北部。16世纪90年代的物价指数,如果以欧洲南部为100%的话,则北部为76%,波兰为25%。西欧所迫切需要的不仅是谷物,还有价格高昂的东方的产品,如香料、药材、茶叶、瓷器、丝绸、咖啡等物。当时西欧能向外输出售于东方的货物却非常有限,必须用现金即贵金属白银货币支付,美洲的白银正好解其燃眉之急。欧洲把从美洲所得的白银以相当可观的数量向外转移,17、18世纪以40%的比率流入亚洲,17世纪在12000吨以上、18世纪在20000吨以上。